王化学,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位点带头人。历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山东师大优秀教师、山东师大教学名师、山东师大师德标兵(2次)、山东师大“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师大第二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奖项或荣誉称号。
王化学教授迄今出版教材与学术专著3部,主编3部,副主编3部,合著、参编近30部,发表论文逾80篇。4次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 次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1次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6次获包括研究生教学奖在内的山东师大优秀教学奖。近年讲授硕士、博士生课程6门,吸纳前沿信息及自己的科研成果于教学之中,授课质量较高;论文指导细致,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意识和学术规范,以及树立良好的学风,赢得学生喜爱与尊敬。王化学教授从事高校教育已届38年,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把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品格教育融于各专业教学环节,将价值判断寓于知识传授。治学严谨,学风扎实,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了良好风范。
王宏,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济南十佳仲裁员,获得学校优秀教学奖、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称号。
曾主持教育部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c刊论文多篇,出版专著2部,完善和提出了合同订立主体缺失、消费者知情权、消费者义务等多个创新性见解。她热爱法学专业,崇尚法治精神,其学术视野广,涉及民法、环境法和经济法学,教学中注重传授学术前沿问题,很多同学的学位论文选题来自于她的授课专题。其创新教学方法,引进采用日本研究生教学方法,运用主讲人—提问—讨论—论文的授课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将法律热点问题反映在教学中,实践中,她担任省政府法律顾问、省人大立法咨询员,是我校省人大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的筹建者、副主任,还担任学校法律事务室主任。她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即使对非自己指导的学生也热情帮助,为其指导人生规划和修改论文,与学生亦师亦友,被亲切地称为“我们的王妈”。
申大忠,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实验室的使用效率,贯彻科研促教学的发展思路,促进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努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并为新来的年青教师的科研启动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申大忠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在博士、硕士、本科三个层次的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将学科的最新发展引入教学中,着重研究生创新思维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好评。
近3年来,申大忠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4余篇,其中在sci学术论文12篇,指导硕士研究生9人,博士研究生4人。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山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作为研究生指导教师,申大忠教授坚持学术上的严格要求与生活上的悉心关照相结合,积极为学生的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言传身教,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与开拓精神的培养,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风,教导学生先做人后做学问,同时关心学生的生活,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
田海林,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学位点负责人、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和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历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宗教研究会常务理事、泰山研究会顾问、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文化国际传播中心特邀研究员、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特邀研究员等。曾获得“山东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8次、“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3次、“山东师范大学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2次。
发表学术著作10余种和学术论文60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国家祭祀研究》和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山东省宗教历史及现状考察》。曾任“昆明世博会”山东省组委会专家组组长和“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示内容专家组副组长,并获得山东省人民政府特记“二等功”表彰,又曾任“中华合符坛”、“中华黄河坛”、“中华黄河楼”、“中华黄河文化园”和“中华大禹文化园”等大型建设工程文化总设计师兼总撰稿,在传统文化与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之学术研究以及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之社会应用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目前共招收研究生78名,毕业74名,考上博士38名。
刘衍胜,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数学博士点负责人,美国数学会会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四个国际数学期刊编委,并应邀担任2014年在西班牙和意大利举行的两个有关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国际学术会议的科学委员会委员。多次获学校研究生优秀教学奖,并山东师范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和第七届山东师范大学“师德标兵”等称号。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与他人合作,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刘衍胜教授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学习和科研上严格要求,指导研究生通过刻苦学习写出高水平论文。许多研究生在校时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指导的研究生有两人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奖,有多人获得校研究生创新资助和校级优秀硕士论文奖。
刘培玉,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多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效果良好,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学奖;2009年成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4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指导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连续多年获得学校优秀科研奖励和优秀学位论文,被评为学校优秀研究生导师;曾获得学校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并于2015年获得山东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刘培玉教授主持省级和学校教学与实验研究项目6项(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项),主编教材著作12部,其中《大学it实验教程》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2项;主持山东省精品课程《大学it》和山东省“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论文30多篇;主持“基于用户交互特性的社会网络情感分析技术研究”(2013年)和“基于模糊遗传算法的网络信息特征分析与过滤算法研究”(2009年)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项,省自主创新工程专项1项);主编教材和著作12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一部)。在网络信息过滤、网络安全审计、计算机取证、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资源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其中获山东省省科技进二步奖3项(首位)、三等奖1项(首位),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首位)。
张冠文,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学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应急办公室传播学专业应急专家库成员,曾获研究生优秀教学奖。主要从事互联网研究、传播理论、媒介素养教育及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教学及研究。
近年来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一项:《信息时代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一项:《互联网信息消费对社会文化的解构与重塑》,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课题《青少年媒介接触行为研究》、山东省软科学课题:《网络客文化的传播特征与社会影响研究》等多项省级课题及调研山东大型社会调查课题一项,出版著作3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人与互联网的同构——媒介环境学视域下互联网交往邢台的演化》、《大众传媒概论》。在《新闻大学》、《当代传播》、《编辑之友》、《新闻界》、《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教育评论》等四十多家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9篇,被cssci索引18篇,7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文化研究》、《出版工作》等全文转载,核心观点被《新华文摘》摘引,曾获省、校科研成果奖5项。张冠文教授对研究生宽严并举,既严格要求,又关心呵护,不仅注重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更加重学生品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所培养的研究生多名获国家奖学金、学校创新基金资助,多名研究生毕业论文获校级优秀,所培养的研究生均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李海鸥,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音乐与舞蹈学硕士一级学科带头人。兼任山东省音协副主席、山东省青联副主席、全国青联常委等。曾获山东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曾先后获得全国第五届“群星奖”演唱金奖、山东省第六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民族唱法专业组一等奖、华东六省一市青年歌手电视大赛金奖等专业奖项,其专业水平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承担研究生与本科生《声乐》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及横向课题多项,在《中国音乐》(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成果先后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位)、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第一位)、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独立)、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一位)等奖励。该同志始终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理念,先后组织学院师生参加了中宣部组织的全国“爱国歌曲大家唱”展演晚会、中宣部等单位主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国家汉办组织的“孔子学院大春晚”巡演等重大演出,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周波,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基地负责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1995年底至2011年5月曾担任中文系副主任、文学院副院长。
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中外比较文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狂狷美》、《论隐秀的美学蕴涵》、《论文学的多重特质与多元属性》等学术论文数十篇。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中国人格美学思想研究》、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生命美学思想研究》等社科研究项目4项。获山东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省级指导优秀学位论文奖,山东师范大学第六届“教学名师”、第六届“师德先进个人”、第六届“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第二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及本科、研究生优秀教学奖多项。担任博士、硕士及本科教学课程十余门,指导培养博士、硕士及教育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赵捷,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自2005年在物电学院任研究生导师以来,认真研究生教学及培养等工作。多年以来辛勤耕耘、教书育人,为研究生讲授了数字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小波变换原理及应用课程,共指导信号处理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41人。
赵捷教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善待每一个学生”,既教书又育人,既是师生也是朋友,同时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过程中一丝不苟,为每个学生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并督促其科研计划计划的完成,突出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在完成研究生论文的基础上,根据每个研究生的发展情况,对以后考博、工作等具体情况,给与针对性的指导,及工作安排。并经常为求职学生修改简历。已毕业的33位研究生,其中10位考取了相关学科的博士生,从师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北京邮电大学、上海理工、山东大学等国内著名专家;10人在省内外的高等院校工作:9人在积成电子、东方电子、鲁能信息等国内本领域著名企业(上市公司)工作;4人在中国联通工作;2人在铁路公安及医药管理方面的公务员;1人在银行工作;2人在重点高中工作;就业率为100%,普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学习科研之余鼓励学生多方位的、全方面的发展,并且有针对性地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
赵敬国,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点学术带头人,三级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首届教授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体育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多次获得研究生优秀教学奖,并获得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导师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的机能学评价以及运动与健康促进。
自工作以来一直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担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运动生理学、高级运动生理学、体适能评定与方法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从事于运动与脑功能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在该领域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科研课题6项,出版教材5部。指导研究生41名,研究生培养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研究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就业带动生源,实现了就业和生源的良性循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毕业研究生有的考取博士、大部分在大学及中小学就业从事相关教学工作。多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及学校奖学金,在教育部对毕业研究生论文抽查中获得了好评。教学中注重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关心学生的业务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教学效果优秀。
赵勤国,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获山东师范大学第二届“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在研究生教学中,赵勤国教授精心施教,设计出独具特色的“重构性形式语言”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承担《美术形式语言与教学研究》与《色彩美感形式与技法研究》课程, 通过理论阐释和图像分析,从对绘画的“技能性研究”层面提升到“原理性研究”层面,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美术形式语言的基本规律,进而指导美术创作。曾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一项,获第四届“刘勰文艺评论奖”一项,出版专著《绘画形式语言》、《色彩形式语言》、《装饰绘画》,并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爱学生,悉心育人。通过集体授课和个别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注重调动学生奋发有为的“内驱力”。针对研究生中年龄和经历有差别的实际情况,了解每个人在学术研究和个人思想中的困惑,及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 担任硕士生导师14年,培养硕士研究生34人,其中有20人担任了高校专业教师工作,成为各相关单位的骨干力量。
徐继存,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教育学学部常务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山东师大研究生优秀教学奖多项。所指导研究生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两项,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先进个人多项。荣获“山东师大杰出青年”、研究生管理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硕士管理先进个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首席专家等称号。
徐继存教授注重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出版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发表了数十篇高水平学术文章,在教育领域引起极大反响,其中《教学论研究二十年》和《课程论研究二十年》成为全国高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必读文献。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在济南、青岛等地建立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着力提升研究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负责教育硕士培养的过程中,提出的“三段交互式”实践教学思路,创新了教育硕士实践教学工作,所申请的实践基地成为山东省唯一的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高峰强,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心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05-2013)。多次获山师研究生优秀教学奖,2012年获山师第六届“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高峰强教授先后承担博士、硕士课程四门,因教学投入、效果优良,他治学严谨,对研究生既有亲和力又能严格要求,他所培养的研究生在sci、ssci、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等b刊物及《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等c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至今他所指导的研究生已有三人获国家奖学金。
徐彬,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语系主任、翻译硕士中心副主任,2012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访问学者。现主要兼任山东省国外语言学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学术职务。主要为英语专业本科及翻译硕士讲授科学英语阅读、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高级口译、翻译技术实践、科普翻译、同声传译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和计算机辅助翻译,是国内这一领域成果领先的学者,其前瞻性的研究,为建立和发展mti专业中的cat课程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出版《计算机辅助研究论文写作指南》、《翻译新视野——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等学术专著;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文研究》、《翻译技术学报》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篇,主持2015国家社科项目“汉学文史著作平行语料库建设及在中国文化外译中的作用研究”。出版译著30余部,总字数超过1000万字,题材涉及文学、现代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历史、艺术、文化等多学科,如《宇宙为家》《链接:网络新科学》《爱因斯坦的宇宙》《艺术宇宙》《宇宙传记》《素描精义》《救命的数学》《我为什么离开高盛》《当泡利遇上荣格》《文明的五个纪元》《教学方法——应用认知科学,促进学生学习》《科学与宗教》等共30余部译著。指导研究生翻译出版译著30余种,500万字。口译经验丰富,曾为山推集团、海力食品、中创软件、山东省国资委投资控股公司等提供会议及商务谈判的同传和交传服务。
傅海伦,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学教师教育中心主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数学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先后荣获“全国第九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霍英东奖”、全国首届和第四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山东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奖、山东师范大学第八届“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自2007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面上基金课题、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以及山东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等7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被cssci等检索21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数学教育概论》《传统文化与数学机械化》《数学教学论》《中外数学史概论》4部,另出版《数学新课程教学论》等教材3部。研究成果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傅海伦教授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指导的2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1篇论文获全国第三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另有7篇获得校级优秀硕士论文。自2013年来,其指导的2名研究生获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2人获“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
赛晓序,第二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7月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第四届“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
2002年被遴选为研究生导师以来,赛晓序教授一直从事研究生的教学与指导工作。先后为研究生开设多门课程——转轨经济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备课认真,内容充实,知识新颖,方法得当,所开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教学效果优良。同时积极开展研究生教学研究,不断探索适应研究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讲授、学术讨论、论文写作等有机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提升科研能力,多人次在核心期刊以上的刊物上发表论文。治学严谨,作风正派,注重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多人次获得校级及省级奖励。
担任研究生导师13年,共培养全日制研究生近26人,mba、mpa、国际商务等专业学位研究生27人,全部按期顺利毕业,获硕士学位,数篇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现指导各种在读研究生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