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级疫情防控要求,我校自3月30日以来全面启动线上教学模式。为确保广大师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校第一时间制定了《2021-2022第二学期研究生线上授课工作方案》,确保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疫情防控期间,按时、有序、保质、保量推进研究生线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自启动线上教学以来,学校应开研究生课程1104门次,实际线上开课1097门次。参与研究生线上教学的任课教师1009人次,参与线上学习的研究生20923人次。有七门实验课或外堂课无法实现线上授课,提交《未在线授课研究生课程预案表》,合理制定未来恢复线下授课后的补课计划,相关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补课课程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做到“一课一方案,一院一安排”。
承担本学期教学任务的教师积极做好线上教学的相关准备,根据学校建议并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自身特点确定课程实际授课方式,及时完成与线上教学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相应调整,整理好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书目、专业文献、网络化教学资源、学习任务等内容。参与线上学习的研究生根据本人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教学安排,检查课程通讯群、网络课程等的建立情况,线上开课后积极配合课程教学活动,并完成线下专业文献检索、阅读、课程论文撰写等自主学习环节。
地理与环境学院王志宝老师的《中国人口专题研究》课程是学校研究生公选课,自开展线上教学以来,每周二晚上借助qq群课堂向千佛山校区的54名研究生和长清湖校区的60名研究生开课。上周二(4月5日)晚,向选课研究生讲授了中国教育体系演变历程中最著名的“科举”部分,并共享了cctv9录制的《特别呈现:科举》视频,使得学生们大致了解了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进而使得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了更充分、直观的认知。线上授课期间,学生们踊跃回答问题,很好的开展了师生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公共管理学院刘芳老师的《地方治理与区域发展政策探讨》课程先从权威期刊学术论文入手引入该领域前沿问题,并带领学生一起对该论文思路逻辑和资料分析进行深入探讨。围绕论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建议、总结提升四部分对大数据治理创新进行了分享讨论,期间辅以相应案例素材的佐证支持,便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最后,对同学们的课程疑问进行了解答,并留下讨论题目以启发同学们的课程思考。疫情虽隔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却隔绝不了知识的交流与传递。“抗疫”期间师生们通过屏幕研讨学习,产生思维共振。别样的课堂,传递出同样的精彩。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耿琰老师的《功能高分子化学》课程,结合2020年线上教学的经验,在学校通知线上教学的第一时间就组织了qq群,选用腾讯会议作为授课平台。针对课程的特点,强调了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性,要求在qq群和授课平台施行实名制。在每次上课前,通过腾讯会议软件签到。目前的两次课学生的上课率保持100%。在线上授课中,注重课程内容与实际科研,特别是研究生自身课题的关联性的讲述。为进一步加强线上教学质量,注意不定期在qq群发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最新科研和产业进展。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形式提高师生互动频率,增强学生课堂注意力,两周的线上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美术学院刘宁老师的《艺术文献研究》课程自开展线上教学以来,主要采用了“腾讯会议 微信群”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用“腾讯会议”组织线上教学有4个便利之处:1.该程序熟知度高,大多数师生对该程序比较熟悉,便于下载使用;2.方便进行固定时段的会议预约,一次预约,可多次使用,与线下教室相似;3.与其他程序相同,腾讯会议可以进行课件共享,教师同步在小窗口,学生的课堂现场感比较强;4.该程序对于研究生教学比较便利,学生随时可以进行屏幕共享、视频参与讨论。
音乐学院王焰老师的《钢琴教学与伴奏实践》课程是钢琴艺术硕士的必修课,主要是培养钢琴演奏者与声乐演唱者的合作、配合的能力,因此对网络信号要求较高,要求对学生的弹、唱无论是画面还是作品的演绎都要完整清晰地呈现。为了更好还原课堂效果,采用提前录制弹唱视频结合腾讯会议及微信视频的形式。通过提前观看视频,可以将同学们相互配合的情况、弹奏的准确性、音乐的表达、风格的把握等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线上课堂针对每个视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讨论,最后讲解与总结。虽然会占用很多休息时间给每位学生总结问题,但却可以更准确、清楚地指出学生的问题,并将每首作品的教学要求传达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与线下教学同质等效。
教育学部的车丽娜老师通过线上教学感受到,对于研究生教学来说,从线下到线上教学的转换考验教师的不仅仅是内容组织与教学设计能力,还有技术互动与思维激发能力,考验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掌握与理解能力,还有思维拓展与科研创新能力。冰冷的电脑和程序化的教学平台不会将师生所需的能力素养自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适时调整教与学的方式,在高效的知识传输与深度的教学互动中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且,研究生学习因其科研创新与学术思维培养的需要,线上教学更要杜绝机械授受的课堂灌输式教学,要将针对基础知识的随机问答与针对教学重难点的研讨反思相结合,综合利用屏幕分享、连线提问、弹幕回答、同宿舍小组展示等方式,形成讲授—问答—研讨等要素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